打开微信扫一扫
关注广东省地中海贫血防治协会
首页> 详情

广东首例!地贫患者迎来新希望

发布时间:2022-04-09 来源: 健康广东  

阳春三月,万物复苏,一切都充满希望。

3月29日,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传好消息,一名11岁重型地中海贫血症患者在该院通过基因治疗技术治愈出院,这也是全省首例运用基因技术治疗β0/β+重型地中海贫血的成功案例。


寻求“一次治愈、价格合理”的治疗方法

患者小P(化名)自1岁时出现贫血进行性加重,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β0/β+重型地中海贫血。自出生以来,小P每3周左右就要进行3个单位的输血治疗。6岁时,因为病情进行性加重接受了脾脏切除手术,历经疾病磨难。
 
该院血液内科主任张宇明介绍,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由编码β珠蛋白肽链基因出现突变或缺失而引起的隐性遗传性血液疾病,占重型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的大多数。患儿出生时无症状,多于婴儿期发病,50%的患者在出生后3-6个月内发病,临床表现为慢性、进行性加重的贫血、肝脾肿大和黄疸,并伴有发育不良。

“它和普通贫血不同,患者由于长期贫血,导致机体缺氧和其他营养成分缺乏,机体免疫力低下,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,重者危及生命。”


张宇明介绍,目前,造血干细胞异基因移植是国际公认唯一可以根治β-地中海贫血的方法,但配型极其困难,移植总费用高,加上年龄限制,移植过程可能存在并发症多、植入失败、疾病复发等问题,后续生活质量也受排异反应影响。

对于不能进行移植的患者,输血依赖成为他们唯一对症治疗的机会。但终身贫血及输血造成的器官铁过载,会引发多种并发症,缩短患者寿命,且相关治疗费用高昂,对大部分家庭而言,是一笔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。

因此,寻找一种新的、能为广大地中海贫血患者提供“一次治愈、价格合理”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。


基因疗法为地贫患者带来福音

去年11月,小P入组了该院血液内科主持的地中海贫血症基因治疗项目,在张宇明主任、黄金棋教授团队的努力下,顺利完成了基因改造后的自体造血干细胞回输。在回输后的第10天实现了粒系重建,第14天实现了血小板重建,第21天血红蛋白浓度已达到98g/L。
 
目前,小P已摆脱输血维系,地贫伴发的慢性溶血指标回归到了正常数值,原本晦暗苍白的脸也出现了十多年未见的红润和爽朗微笑。


该院血液内科梁亮教授指出,基因疗法是一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(HSCT)疗法,主要通过改造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,提高红细胞中血红蛋白表达水平,治疗输血依赖性β-地中海贫血患者。

现阶段,针对β-地中海贫血改造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的方式有两种,一种是直接向造血干细胞中导入可表达正常血红蛋白β链基因,另一种则是通过基因编辑造血干细胞,提高胎儿血红蛋白表达量,代偿因血红蛋白β链表达异常引起的贫血。

“与传统的输血对症治疗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,基因疗法不受供者来源和移植后排异反应等影响,整个治疗过程平稳,患者接受性好。”梁亮说。


据介绍,目前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全国第五家、广东省首家成功开展地中海贫血症基因治疗的首批医疗机构,此举标志着该院血液内科基因治疗技术跨入了国内领先、国际一流的赛道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获悉小P家庭条件困难后,该院免除了其全部医疗费用,同时对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,追加开通了9个免费治疗名额。
 
“广东是β-地中海贫血症的高发地区,在粤西,地贫基因携带者高达14.6%,地贫家庭因病返贫的风险极高。”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此次基因治疗技术的成功落地,为地贫患者带来了第三种创新医疗策略,医院将继续守护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,推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高水平医院的建设。


图片